云南墨江:一粒紫米 带富一方
2024-09-14 半岛官方登录入口
正值盛夏,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2万余亩紫米进入孕穗期,长势喜人。走进联珠镇克曼村,微风拂过,饱满的紫米稻穗早已弯了腰,在梯田上方掀起波浪。
被3000多亩哈尼梯田包围的克曼村是当地的紫米核心产区,紫米产业也是克曼村的主要产业之一。全村常住户有610户,种植紫谷的就有368户,户均种植培养面积在3亩以上。今年村内种植了1370亩的紫谷,相较去年增加了410亩。
“去年我们村紫谷种植的年产量为300多吨,创造了300多万元的产值。”克曼村党总支书记白林东表示,随着今年种植培养面积的扩大,紫谷产值有望突破500万元。
据了解,墨江县种植紫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由于受太阳直射角度影响,太阳辐射强烈,因此墨江的气温终年变化不大,很适合水稻生长。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种植于北回归线两侧的墨江紫谷,比另外的地方种植的紫谷受光照时间更长,这对墨江紫米花青素、蛋白质、脂肪、淀粉等含量的多少,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此外,墨江生态环境好,空气清新、光能充足,光质较好且雨水充足,“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”的自然条件不仅保证了墨江紫米生长所需的丰沛水量,更为墨江紫米的成熟提供了环境保障。在地形、气候等区位因素的影响下,墨江紫米与一般的大米不同,其颗粒均匀,颜色紫黑,吃起来甜而不腻、软糯有嚼劲。
据白林东介绍,村里绝大多数村民祖祖辈辈栽种老品种紫谷,已有数十年历史。“今年有村民试种了几亩新品种,预计收成会很可观。”白林东说,“新品种每亩产量有420公斤,按每公斤8元计算,每亩收入有3000多元。”
在克曼村村民李明荣家中,老人热情地端来一木桶刚刚蒸好的紫米饭,“来,用芭蕉叶包着吃,香!”
据李明荣介绍,去年他家种了4亩老品种紫谷,收成不错,今年又种了4亩,“亩产300多公斤,1公斤能卖到近20元,每亩收入有5000多元,我家4亩地就是2万多元。”
村民李万祥今年也种了4亩紫谷,与李明荣不同的是,他将紫谷烤成紫谷酒售卖,通过提高紫米的附加值来增加收入,“1公斤紫谷酒卖60多元,每亩紫谷酿出的酒能卖6000多元。”
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,进一步保证紫米种植质量,目前,克曼村的紫谷种植都由墨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指导,种子统一发放,有关技术负责人也长期在村里驻点。“技术人员会为村民提供紫谷绿色高效栽培技术、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、病虫害统一飞防技术和稻+鱼立体种养技术的指导。”白林东说,“有了技术支撑,村民们更有底气了。”
白林东介绍的“稻+鱼”立体种养模式已在克曼村实施。“每亩8公斤鱼苗,由政府免费提供,稻谷成熟时,每亩能同时收获二三十公斤的鱼。”白林东说,每公斤鱼大约可卖到30元,以此推算,鱼亩均收入能有六七百元。
此外,为做强紫米产业,做大墨江紫米品牌,近年来,墨江县立足产业优势,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模式。以克曼村为例,村内目前实行的是“党建+合作社+企业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农户负责种植;合作社负责种植、育秧等所有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,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统防统治;企业则负责收购。
“去年,我们和当地一家农业科学技术公司签订了协议,村里整合了各项资金共400万元入股企业未来的发展紫米产业,企业则返还我们20万元作为入股分红。”白林东介绍,这20万元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二次分配:20%给到农户,20%用于基础设施建设,20%用于农资补助,20%用于村里行政办公,另外20%用于帮扶奖励。在科学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下,村民们种植紫谷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。
不仅要把紫米种好,更要把产业做活。如何将紫米种植、梯田观光以及哈尼族文化更好地融合,从而提升紫米产业价值、促进村民增收,成为克曼村进一步探索的方向。
“我们正着力打造田园综合体,那边我们准备建一个60平方米的展示厅,对墨江紫米、民俗文化进行集中展示。同时,游客也在那里体验牛皮大鼓舞和墨江紫米宴。”白林东指向远处正在施工的一片建筑群,“电商直播的场地也在建设中。这些年,陆续有年轻人回到村里做起了农产品的直播带货,希望能够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,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支持墨江紫米。”
谈及未来规划,白林东胸有成竹:“今年插秧时,我们举办了开秧节,有不少游客来到村里体验农耕乐趣、学习民族文化、享受梯田风光。预计9月中旬我们还将举办一场丰收节,届时游客在下田割稻摸鱼的同时,还能品尝紫米宴,感受浓浓的哈尼族文化风情。”
入夏以来,虽疫情形势逐渐向好,浙江各地的夜生活也热闹起来,夜购、夜游、夜食的人流,为夜幕下的城市注入动能。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场景,也让人间烟火气更旺了。 后备厢集市点亮夜生活 打开后备厢,摆放上商品,挂上彩灯和自制小招牌小小后备厢,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店铺。…
尽管今年的浙江高考志愿填报刚结束不久,大部分浙江考生正在等待录取结果,而有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已经“跑”在路上了。 近日,今年首次招收本科生的西湖大学将向60名录取考生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。作为中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办学、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自2018年10月在杭州成立以来,西湖大学已面向全球招收了921位博士生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