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后来,这却成为了他“二十大罪状”当中的一条,据悉,在罪状中有一条指出
金丝楠木确实非常名贵,一棵树动辄就上亿,其价值可能超黄金的十倍。那么既然金丝楠木如此值钱,为何没有人去种植它呢?
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金丝楠木,许多人应该都只在电视中看到过它,并且一般是用作帝王棺椁的。金丝楠是咱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木材,也叫作桢楠、紫楠等等,是一种高大的乔木,高度能达到30多米。
野生的金丝楠一般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当中,在我国的云南省、贵州省、湖北省、四川省等多个省份均有分布,不过一般认为四川省所产的金丝楠木材质最好。
自古以来,金丝楠木都被视为最好的木材,皇帝修建陵墓、宫殿等都会用到它,所以它也有着“帝王之木”的称号。那么,它真的有这么贵吗?还是说,只是在古代特别的昂贵,现在已经不值钱了?
事实上,金丝楠木的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,甚至有着越涨越离谱的架势,比如此前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金丝楠木家具的售价,显示一张金丝楠木制成的桌子价格高达6000万元。
仔细想想,就算用黄金造一张桌子也不会这么贵,难怪说金丝楠木的价格超过黄金的10倍。
不过也有人指出,金丝楠木的价格为何会甩黄金几条街,还在于明清的皇帝都非常偏爱这种木材,尤其是清朝的皇帝曾大量砍伐金丝楠木。在这种情况下,金丝楠木的价格就开始疯涨,毕竟黄金依旧有库存,金丝楠木基本没了。
此前,人们在贵州发现了一棵金丝楠木,并且根据相关专家的“测龄”,发现这棵金丝楠木的年龄可能已有4300岁了,能想象它和中华文明共同走过了多少载。
后来就有人出价2.5亿元,想要买下这棵树。没错,就是几亿元买一棵树,重点是都开出了这样的天价了,好像还是没有购买成功。
可见,这金丝楠木确实相当值钱,而且并不是有价无市的那种,一旦进入市场就会遭到疯抢。
可是为什么这么值钱,却没有人依靠种植它来“发财”呢?而且在野生金丝楠木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之后,再想获得新的就只能依靠人工栽培了。
按理来说,种植金丝楠木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,可是为什么迟迟不见有人规模栽培它呢?
首先,金丝楠木值钱是有道理的,因为它本身就十分稀少。必须要格外注意,这指的是在砍伐之前它的种群数量就很少。
毕竟金丝楠木对栖息地的环境非常挑剔,太冷了不行,太热了也不行,只有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才能好好地长大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它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,但却不喜欢被暴晒,所以要在背阴的山谷、山洼地区种植。可接受间歇性的水淹,但是如果长期被水浸泡的话,其长势就会非常差劲。
所以如果想成功种植金丝楠木,选址十分重要。不过由于这种树的生长特性,哪怕选址成功,也不能随意播撒,而是需要在其9到10月开花结籽之后,立即采收,然后阴干播种。
此时播种的话,其发芽的概率大概是65%左右。如果没有立即播种,而是将种子留存,等到翌年春天再种的线%。
金丝楠木的生长周期十分漫长。虽然咱们常说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。但是金丝楠木不是速生树种,和桉树、杨树那些不一样。其生长周期长达60年,并且从咱们上文介绍的初期栽培就能看出,这种树在早期生长得尤为缓慢。
金丝楠木长出芯材至少要50年的时间,所以哪怕不用等到60年就提前砍伐,二者之间相差的时间也并不多,并且此时砍伐获得的木材品相也很低级。
想靠着金丝楠木赚取更多的既得利益是做不到的。想象一下,哪怕你从20岁开始有效学习种植栽培金丝楠木,等到能够收获的时候,你也已经70岁了。在这个漫长的跨度当中,树依旧长得十分缓慢,但是你的苍老速度却是突飞猛进的。
许多人都认为金丝楠木一棵动辄上亿的天价是有人在炒作的。毕竟再怎么说,它也只是木头罢了,而价值往往是人们赋予它的。
古代中国人是十分喜爱使用木材的,这一点从我国古代大大小小的木质建筑就能看出。在许多人看来,人们喜欢使用木材,原因是那时候只有木材。
中国人爱好木材是受到了文化影响的。比如最有名的五行学说当中,木就主仁义,而在当年仁义又被视作是“天道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们相信在木性当中就含有天道,而使用木材修建屋子,是因为“木养人”。
南边往往被视为是极尊之位,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都是面南而作的。所以金丝楠木的“楠”刚好就对上了“南”,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了极尊之木,往往被皇帝用于宫廷器具、祭祀等。
金丝楠木本身也十分出众,有着“千年不腐,万年不朽”的特质。正是因为这一特质,使得它自汉代以来,就经常被当成棺椁使用,毕竟古人都想让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。
金丝楠木的外表也很美,它的木纹当中看起来就像是有金丝一样,放到太阳之下还会闪烁,十分的耀眼。这炫目的外表,大气的颜色,恰好都是皇室贵族最喜欢的。
古代皇室在挑选金丝楠木的时候是非常讲究的,如果木头上的金丝太少,会被视为“不合格”。
收藏金丝楠木也非常的看重品相,换句话说即使我们也可以成功地种植出金丝楠木,并且等待了几十年,甚至百年,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继承它,这棵金丝楠木也不一定可以卖出想象中的高价。
上一篇:一棵6万!中国爆买日本庭院树木
下一篇:上海秋日的金色担任除了银杏还有它